若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数据明显异常,可按以下排查原因,具体操作要求如下:
1. 高压线红色接线夹接触不良
现场测量时,红色接线夹与试品的连接必须保证可靠接触。若接触不良,接触点会发生放电现象,导致测试数据出现剧烈波动。尤其当引流线表面氧化层较厚时,需预先刮除氧化层外皮,以彻底消除接触不良隐患。
2. 接地回路接触不良
接地不良是引发仪器保护机制触发或数据波动的关键因素。操作时需彻底清除接地点的油漆涂层及锈蚀层,确保接地回路电阻为0Ω,实现可靠接地。
3. CVT直接测量或电磁式PT末端屏蔽法测量不当
采用直接测量方式检测CVT下节耦合电容时,易出现介损值为负的异常情况,此时应更换为自激法进行测量;采用末端屏蔽法测量电磁式PT时,若设备受潮会产生"T形网络干扰",同样导致负介损现象。处理方式为对设备下部三裙瓷套及接线端子盘进行干燥处理,也可更换为常规法或末端加压法完成测量。
4. 环境空气湿度过高
空气湿度超标会导致介损测量值异常增大、减小甚至出现负值,且数据稳定性极差。必要时可加装屏蔽环辅助测量,但需注意:人为加装屏蔽环会改变试品电场分布,该方法存在行业争议,使用前需参照相关规程规范执行。
5. 发电机供电系统不稳定
发电机供电时易出现输出电压波动及高压毛刺问题,可能误触发380V回路保护机制。解决方案为在发电机输出端串联多组电源滤波器,以抑制电压波动及尖峰干扰。
6. 测试线缆性能劣化或连接不规范
测试线缆长期使用后,可能出现隐性断路、芯线与屏蔽层短路或插头接触不良等故障,需建立定期维护机制;对标准电容试品进行测量时,必须采用全屏蔽插头连接,以消除附加杂散电容对测量结果的影响,确保仪器精度得到真实体现;采用自激法测量CVT时,非专用高压线需悬空架设,避免因对地附加杂散电容及介损引入测量误差。
7. 工作模式选择错误
接线完成后,需根据测试对象正确选择测量模式(正接线、反接线、CVT模式),严禁模式选错。在存在电磁干扰的复杂环境下,应优先选用变频抗干扰模式,以保障数据准确性。
8. 试验方法选择不当
介损测量结果受试验方法影响显著,出现数据异常时,需先区分误差来源为试验方法偏差还是仪器本身故障。排查流程应遵循"先查接线,后查仪器"的原则,逐步定位问题。
9. 仪器本体故障
初步排查可采用万用表检测:一是测量测试线缆是否存在断路、芯线与屏蔽层短路情况;二是核查输入电源220V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;三是再次确认接地回路可靠性。
精准验证方法:采用正、反接线模式测量标准电容器或已知容量及介损参数的电容试品,若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一致,可排除仪器故障;拔下所有测试导线后执行空试升压操作,若仪器无法正常运行,则判定仪器存在故障,需进行检修。
介质损耗检测仪在电工制造、电气设备安装、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中都有着广泛应用,是检测被试品绝缘性能的优良设备。